top of page

《川普對決習近平》第十一章之二:金正恩毒殺金正男,習近平忍氣吞聲(二)




中國官媒詭異,為金正恩辯護

針對中國主要官媒迴避報道金正男遇刺案,屬於中共強硬派喉舌的《環球時報》表達了不滿:「在金正男案受到全球關注的局面下,作為中國政府喉舌的相關媒體卻聽任海外媒體對事件大肆報道,這是在應該引導正確思路上的不作為,對中國的國家利益有害無益。」《環球時報》的這一說法,相當於對習近平當局的大膽指責。再次泄露,中共高層分歧深重,《環球時報》至今效忠習近平的對立派系。

隨後幾天,當世界輿論都把懷疑的矛頭指向金正恩的時候,以多維網為代表的若干中國媒體卻發出相反的調子,聲稱:暗殺行動不一定是金正恩所為;金正男對金正恩已經不構成威脅,金正恩沒有必要殺死金正男。種種奇談怪論,匪夷所思,而且連篇累牘。標題諸如:

「金正恩為什麼要暗殺金正男?」 (多維網,2017年2月14日)

「究竟是誰殺死了金正男?」(多維網,2017年2月15日)

「金正男猝死引海量猜測芻議」(《環球時報》,2017年2月15日)

「從韓媒主導金正男被害案的輿論說起」(《環球時報》,2017年2月17日,但隨後撤稿。)

一些中共御用學者則出面說:「金正男被暗殺是誰幹的還無定論,金正男是「中國一張牌」的描述太離奇,這根本就不符合現代中國外交的原則和邏輯。」這些文章或評論,不僅為金正恩開脫,而且製造另類「陰謀論」,煞有介事地推測、分析說,韓國、日本、美國才有暗殺金正男的動機。試圖轉移焦點。

中國政府故意不讓居住在北京和澳門的金正男家屬前往馬來西亞,這一做法,不僅非人道,而且是有意配合金正恩政權,妄圖讓馬來西亞政府無法取得金正男的DNA對比驗證,從而無法得出遭暗殺者就是金正男的法定結論。

後來,還是日本和韓國政府分別提供了金正男的指紋紀錄,才得以讓馬來西亞正式確認受害者就是金正男。金正男曾用假名混入到日本迪斯尼遊玩(2001年),身份遭暴露後被日本驅逐出境,由此留下指紋紀錄。

中國官媒為金正恩辯護的用意之一,是為了掩惡、遮醜、轉移視線。掩蓋金正恩殘暴的弒兄罪惡,遮掩中國當局保護金正男卻敗給金正恩的尷尬醜聞,轉移中國民眾視線,不惜栽贓他國,讓中國人情緒對外。

三天後,竭力淡化和迴避金正男被殺案的中國主要官媒如新華社、《人民日報》等,卻對平壤紀念金正日誕辰做正面和詳細報道,題為「北韓民眾瞻仰領導人銅像紀念金正日誕辰」。

五天後,2017年2月18日,習近平當局似乎才有了另一層「醒悟」,忽然授意商務部宣布:暫停從北韓進口煤炭,直到年底。名義上,中國政府借用「執行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決議」,讓一些不明內因的外國媒體(如《紐約時報》)誤以為,這是中國對北韓發射中程導彈的回應。其實,北京的這一舉措,完全是針對金正恩暗殺金正男的「報復」。

但僅僅是象徵性的「報復」。因為,中國政府宣布暫停進口北韓煤炭之前,暗中與平壤當局進行了溝通和協商,還支付了違約金。中國商務部的宣布只是表面文章。可見,北京此舉,乃是形勢所逼,出於不得已,只是要照顧國際觀感—金正恩殺死了金正男,中國政府不得不有所表示,回應世界輿論,并力圖在國際上挽回自己的顏面。

過去許多年,聯合國通過一系列制裁北韓的決議,但中國政府陽奉陰違,幾乎從未遵守,一直保持中朝貿易的暢通。就在2016年,北韓兩次進行核試爆,遭遇聯合國更嚴厲的經濟制裁,但中朝貿易,不僅沒有減少,反而增加。


北韓辱罵中國,中共不敢還擊

煤炭出口,是北韓的主要外匯來源。佔北韓出口貿易的40%,而且,幾乎所有煤炭都出口到中國。習近平暫停進口北韓煤炭,儘管只是象徵性舉動,但還是刺激了北韓,讓金正恩跳腳。

北韓官方媒體突然用激烈言辭抨擊中國,把中國政府描繪為「卑鄙」,「低級」,「肆無忌憚」 。朝中社發表的評論文章,標題是「卑鄙的做法、低級的演算法」(2017年2月23日)。

文章閉口不提金正男被刺殺、以及中國政府的報復動機。只推說:北韓試射「北極星-2」型導彈取得完全成功,「這一大快人心的壯舉霎時轟動了全世界」,但「惟有口口聲聲標榜『友好鄰邦』的周邊國家卻說這不過是初級階段的核技術、刻意貶低朝鮮此次發射的意義。」

文章接著說:「肆無忌憚地採取非人道措施全面斷絕了涉及改善民生的對外貿易」,這「實際上同敵對勢力要搞垮朝鮮制度的陰謀大同小異」。中國「以大國自居」,卻沒有政治主見,「對美國隨波逐流」。文章還說:北韓煤炭出口,「不過是小小資金的來源。如果以為這樣做,就會使朝鮮無法發展核武器和洲際彈道火箭,簡幼稚可笑!」

中國官媒常常辱罵美國、日本及西方國家,言辭激烈,並不亞於北韓的官媒。然而,面對北韓官媒的辱罵,中國官媒卻不敢還擊。《環球時報》曾發表了一篇語氣較為強硬的評論,題為「堅決執行安理會決議,莫睬朝中社評論」。文中說:「讓平壤的官方媒體鬧一鬧,或者說『讓子彈飛一會兒』,這對中國來說無大礙。我們還是應當採取這樣的態度:歡迎朝鮮更理性地看待中國對安理會決議的嚴格執行,也歡迎它隨時恢復對中朝關係的建設性姿態。」但,《環球時報》這篇評論,很快遭撤稿,從網上消失,必是來自習近平陣營的直接壓力。

之後,北韓媒體對中國的威脅和辱罵繼續升級。2017年4月21日,朝中社不點名批評中國「對美國隨波逐流」、「要對與北韓關係惡化的毀滅性後果做好思想準備。」2017年5月3日,朝中社首次點名批評中國,警告:「動搖中朝關係基礎的魯莽行動將導致嚴重後果,中國對此要深思熟慮。」

Comments


bottom of page